关于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课程重修报名工作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各学生班、相关学生:
本学期本科生课程重修选课定于2016年9月27日—10月7日进行。请有关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手续,过期不再办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程重修报名选课时间 :
网上报名时间:9月27日15:00 —10月7日23:00
网报数据确认截止日期:10月8日17:30
二、课程重修报名选课步骤:
第一步:选择360浏览器或IE浏览器,进入学校教学一本化平台主页http://bkjw.hnist.cn/jsxsd/;
第二步:输入用户名、密码(用户名、初始密码均为学生学号),用鼠标点击登录按钮,进入“选课中心”,点击页面上的“考试报名”。
第三步:点击页面中的“成绩管理”按钮,进入“重修报名选课”。本学期本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将会全部出现。原不及格课程且本学期开课课程也会有标注。
第四步:点击所要选的课程后面“报名”按钮,确认重修报名成功。重修多门课程,在相应课程后面点“报名”按钮即可。
第五步:选课堂。点击“选课”后,出现“重修报名选课列表”,应选择上课班级为本学院的班级课堂,选定课程。课堂选定后,点击网页对话框上的“关闭”按钮,退出课程选课操作。
第六步:选课完毕后点击页面上方的“安全退出”按钮-退出操作关闭浏览器,以确保关闭浏览器时清除电脑中的用户登录信息。
重修报名完毕后,可到课表中查看重修课程上课时间地点。
三、课程重修报名缴费确认:
学生课程重修在网上报名成功后,请于规定时间(10月11日17:30前)到所在学院教学秘书处交费并进行现场确认。凡未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其信息将不上报教务处,视为自动放弃重修报名。少部分因培养计划变更或学籍异动学生无法在网上报名选课的,由各学院教学秘书手工报名,填写《学籍异动学生课程信息处理申报表》,并缴报名费,办理报名手续。
各学院教学秘书收齐报名费后,请于2016年10月13日下午17:00前带纸质版名单和报名费到教务处运行办办理报名手续(纸质版名单须教学副院长签字),逾期不办理补报。
四、注意事项:
1.请各学院及时清理各年级的成绩,有三类情况要及时通知学生重修报名。一是有不及格课程的同学,本学期已经开课的课程都必须报重修。特别是毕业班同学的成绩,要提前预审毕业资格,该重修的要重修,不要等到毕业学期再来重修。二是有出国留学意向的2013、2014、2015级要拿学分绩点的同学,有低分的课程想修高分的,要报重修。三是经提前预审毕业资格,有同学没有达到授学位条件的英语、计算机、专业基础课,要报重修。请各学院认真落实到位,提前做好有关毕业工作。
2.学生修读原不及格的课程,须点击“重修报名选课”进行选课。注意选修与原课程相同代码相同名称的同一门课程,否则个人成绩认定会出错(可能影响成绩的合并、毕业审定等工作)。因转专业、转学等学籍异动,出现课程名称相同,但学分不同的情况,可以申请高学分课程替代低学分课程,但低学分课程不能替代高学分课程,只能选择重修该课程。
3.同学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量选择重修课程,尽量避免课程冲突。 学生选择课程重修报名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重修形式。
形式一:开班重修。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A、B学校开设了课程重修班,学生应进重修班学习。合班名称含“临班”两字即为重修班。
形式二:跟班重修。所有重修的课程原则上都要跟班重修。学生本人应清楚重修的课程、任课教师,上课时间与地点,按时跟班学习、考试。跟班重修的学生,平时成绩按所在班级的标准计算;获得批准的免听学生,其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以作业和其它课外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评定;未办免听手续,又不跟班学习的,平时成绩以零分计。
形式三:自学重修。因实习、上课时间冲突等特殊情况引起的无法选择跟班重修,可以选择自学重修。自学重修的学生应该清楚重修的课程、任课教师、上课时间与地点,条件允许的,应该跟班学习。按时跟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免听,填写《bwin必赢中国官网重修课程免听申请表》,(该表现已挂:教务处主页—下载专区—学生下载),向任课教师提交申请,获得批准后,自主学习,按时考试。
4.音、体、美专业的学生申报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开设的公共课程重修时,只能报音体美专业所在的课堂。大学体育课的重修,网上报名、学院现场确认交费后,到公共体育艺术教学部教学秘书宋春华老师(8640035)处落实上课地点。
5.关于大学物理实验重修报名的说明:需要大学物理实验重修的同学在网上报名后,还需要再到物电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室的网上报名,报名程序:物电学院主页→实验室→“预约选课”→“实验重修申请”,进入之后进行重修申请,待大学物理实验室审核之后(一周两次),再进入“选课审查修改”进行大学物理实验项目选课,然后根据所选实验项目及时间地点准时到大学物理实验室上实验课。
6.如在重修选课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到各学院教学秘书电话沟通或到办公室当面处理。
教 务 处
2016年9月27日